首页 >> 母婴新闻 >>母婴 >> 拓母婴产品业务铩羽而归,百奥家庭将附属自愿清盘!
详细内容

拓母婴产品业务铩羽而归,百奥家庭将附属自愿清盘!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王牌专栏,20年专注港股,金融名家齐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号。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3月5日一早,港股主板主要从事开发及经营儿童在线娱乐业务的百奥家庭互动(02100-HK)就通过公告宣布,其从事母婴产品销售业务的间接附属公司Bumps to Babes即将自愿清盘。百奥家庭称,Bumps to Babes董事会于3月2日已批准其自愿清盘的决议案:

(截自百奥家庭公告原文)

需知这个母婴产品销售业务是百奥家庭于2015年收购的,当时公司表示非常看好相关行业前景,对集团业务扩张也是信誓旦旦,却为何如今落得个自愿清盘的惨淡收场?百奥家庭今早的公告中自然说明了缘由,公司表示,由于Bumps to Babes并未产生足够的收入来支付其营运开支,因此公司对Bumps to Babes业务无法预见任何合理的前景;基于此,公司策略上不拟进一步投资零售业务,而将专注于其主要业务,即开发及经营儿童在线娱乐目的地(包括游戏及动漫)。

如此说来,倒是这两年多时间的经营成果太过不如人意罢了,如今这结局倒是令人唏嘘。

业绩不佳兼股价失色,新业务被寄予厚望

2014年4月上市的百奥家庭,那时已跻身中国最大的儿童在线娱乐目的地,主营在线虚拟世界及其他在线儿童游戏,并以出售可提高用户游戏体验的虚拟物品及服务,以及为用户提供高级功能的会员订购费为主要收入渠道。

但顶着“全国最大儿童娱乐目的地”头衔的百奥家庭在上市前后的业绩表现却并不好看:截至2014年6月底止中绩,百奥家庭收入同比增加35%至2.87亿元(人民币,下同),经营利润则接近持平为1.36亿元,但是经营利润率却由2013年上半年的62.7%降至47.1%,亏损金额更由上年同期的207.2万元显著扩大至2.08亿元。不过公司财报亦指,当期亏损大额增加主要是计及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平值亏损所致。2014年全年,百奥家庭净亏损由上年的2022万元扩大至1.32亿元,但就数据而言,公司业绩表现可谓相当不济。

因着这表现不佳的业绩相继出炉,百奥家庭的股价也是一落千丈。2014年4月10日首挂当天,百奥家庭股价便较上市价2.15港元跌近18%以1.77港元报收;此后公司股价反覆向下,至2014年末更是累计跌逾7成,在当年上市的一众新股中最为失色。

为了拯救公司股价,2014年10月起百奥家庭开始持续回购公司股份,公司董事也频频增持,但直到进入2015年头几个月公司股价却也不见明显起色。2015年5月初,百奥家庭似乎终于找到了新路数,公司宣布以总代价5992万港元收购主要从事透过实体店及送货上门销售母婴产品业务的Bumps to Babes 74.9%权益,以期将集团产品种类扩张至母婴产品。当时,公司也指出中国母婴市场具备巨大增长潜力,对其自身业务拓展至母婴方向相当看好。思及彼时公司业绩及股价双双受挫的境况,入局母婴市场应该是被百奥家庭寄予相当厚望的。

打错算盘?效益不佳高成本开支难负荷

但以公司今日最终将母婴业务附属Bumps to Babes自愿清盘的结果来看,想必这新业务是没能达到当初收购时的预期了。自2015年中期将母婴业务计入收益表以来,百奥家庭倒是就此进入了整体营收下滑的新时期。如下表所示,自2015年以来百奥家庭营收情况不容乐观,收益每每下滑,加之毛利率一水往下掉,而净利润方面的表现更加反复无常,相当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间新业务母婴产品销售的表现就很是微妙:2015年上半年百奥家庭的整体营收虽然下滑了36%之多,但主要还是由于集团用户由PC向移动设备转移的趋势导致季度付费账户及季度付费账户平均收益减少所致,而“其他业务”分部收益则由于当期计及新业务销售婴幼儿及母婴产品产生额外收入而大涨了582.4%;但另一方面,母婴产品销售业务的开展也令集团当期货品销售成本增加了620万元。同样的,2015年全年,集团“其他业务”因收购Bumps to Babes产生额外收入而增收332.4%,但年内销售母婴产品的成本也增加了1830万元。

到了2016年中期,百奥家庭将母婴产品销售业务划入“零售业务”分部,虽然当期零售业务收入较同期增长了156.7%,但销售成本也大幅增长129.2%。而2016年全年,零售业务收入由3470万元增加59%到5510万元,但销售成本却由1870万元升至3180万元,增幅70.1%,超过了收入增幅,。2017年上半年,集团零售业务较上年同期的2670万元减少14.2%至2290万元,百奥家庭在业绩公告中透露集团开展暂停对此业务分部进一步投资的策略,随即,该业务销售成本减少了19.5%至1200万元。

从两年多时间以来母婴产品销售的业绩表现来看,新业务的营收增速在短期内迅速下滑,但同时经营开支却不容忽视,其销售成本也是居高不下,这难以负荷的周转运作显然与公司当初的预期是大相径庭了。如此辗转经营,竟是打错了算盘,可叹可叹。

将附属自愿清盘,两年经营一朝断臂,呜呼哀哉!

其实在此之前,于今年的2月9日,百奥家庭已发布盈警公告,预期集团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将录得股东应占亏损,而主要原因则是零售业务造成商誉及商标减值约5500万港元。更细一点说,商誉及商标减值便是2015年收购Bumps to Babes所致,虽然公司强调减值亏损是利润表中一次性非现金项目,将不会对公司的日常运营及现金流造成影响,但无疑,这是将母婴产品销售压成集团“弃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司已确认策略上不拟进一步投资零售业务,而将专注于主要业务,即开发及经营儿童在线娱乐目的地,包括游戏及动漫领域。

因此百奥家庭今日宣布将母婴产品销售附属Bumps to Babes自愿清盘,当是其痛定思痛的结果,两年经营一朝断臂,不说别的,这赔进去的心力就够人哀叹了。不过,既是痛定思痛,也可说是长痛不如短痛,经此一役百奥家庭重将发展重心放回主营业务之上,或能谋个新气象也未可知。

股价方面,自2016年5月起百奥家庭又进行了数轮回购,自去年一季度起公司股价在低位盘桓多时后有了一定起色。截至5日收盘,百奥家庭报0.43港元,全日跌4.44%。

seo seo